Boom, Bust, Repeat
Published: December 25 2008 By Daniel Gross 译/刘心如
恐慌:现代金融的疯狂故事
Michael Lewis,他是机灵的美国喧闹金钱文化的向导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展示了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地点的本事。90年代的Lewis 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了硅谷,在那儿,他为“The New New Thing”介绍了连续 创立公司的企业家 Jim Clark并且还十分巧合的开始了他另一个伟大的计划。如今,在这个信用贫乏的时代, Lewis 写了 “Panic,” 一本展现了过去20年疯狂的书。“Panic”,努力去重现这个最近的金融动乱,尝试去展现金融市场现在的运作形式。 “没人知道他的底线在哪,”经济学家Franklin Edwards在他那篇对于1987年金融危机所作的学术报告的导言里面这样写到。
“Panic”有四个主要的部分: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1997 - 1998的新兴市场的涌现,金融危机与当前房屋/信贷/股票市场的崩溃。每一个部分都包含了三个小内容——第一是Lewis对这些事件的评论,第二则是同时代的报纸或杂志的文章,这使书的内容更加丰富,最后是冷静的分析,解析它们发生的原因。能够创作编选集通常代表了作者享有极高的声誉,本书的一些文章显然是为了展现在危机发生之前那种危险的思想浪潮,捕捉“在事情变的糟糕之前那一瞬间空气里涌动的暗流,”。这本书有许多的闪光点,特别是关于1987年金融危机的那些内容,虽然在现在看来那些都有些过时了,一段从前Wall Street Journal记者Tim Metz在那时写的书中的摘录指引了人们在如今混乱的金融市场中该如何前进。大体上,这些文章提醒了我们:在出现CNBC,Yahoo Finance以及E*Trade之前,那些资金并不充裕的股民们都是手持一个破旧的拓新去与经纪人事物所寻求帮助。(译者注:拓新 键盘的品牌,这种键盘一度是每一间交易员房间里的必备品)其他值得关注的还有:Paul Krugman在对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解析;“Wall Street Journal”在1998年刊登的关于如何使二级图书商百万书店在发展了一个网络业务后迅速的腾飞;又或者2000年5月Katharine Mieszkowski利用在网络公司注册的沙龙帐户鼓吹数百万美元的super bowl(美国橄榄球超级杯大赛)广告还不如Proust的马德琳蛋糕味道更好。
而最新的那部分,(Lewis称其为“人民的恐慌”)则相形见绌——这部分太紧凑了,引用了太多人的观点,导致出版的费用也非常高昂。尤其另人尴尬的是公司由于受到了紧急援助而拉响的警钟,就像是The New Yorker的作家John Cassidy那个突然出现的预言(2002年的11月,房地产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许多优秀的文章是Lewis自己写的,包括他在1999年New York Times杂志中的一篇关于失败的对冲基金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个创建了金融新理念的天才曾经因为所构造的模型的失败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
这类书常常被冠上“自鸣得意”的名号,就像Lewis想表现的那样,明显有一些东西在让美国人倾向去一直吹泡泡直到它爆了为止,再用上几个月的时间去舐伤口,然后再次重复这样的行为。“嬉皮士最后仪式的准备,”是“new york time”在1987年10月21日的标题,它携着许多可信的证据阐述了股票市场崩溃会对唯物主义者,被金钱所浸泡的城市居民们降低挥霍转而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象?不仅仅是贪婪或者愚蠢,更有一种天真。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相信自己,所有事都不会出差错的,因而最聪明的那个就自然被我们永远的与错误隔离开了。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