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ing to Church on Christmas: A Vanishing Tradition
Published: December 24 2008 By Amy Sullivan 译/洪欣颖 何诗婷

——在我们狂欢的同时,是否遗忘了节日本身的意义?
数以百计的美国人在平安夜涌入教堂,他们拥挤地坐在长凳上,一边高歌《平安夜》,一边点燃蜡烛,身旁唱诗班大声唱起了《啊!圣洁的夜》。许许多多的人们还观看了由一位穿着浴衣的十岁演员再现的耶稣诞生。在这一切结束后,他们相互致以诚挚的圣诞祝福,随后才驾车回家。
第二天,人们常常呆在家里,或是拜访亲戚和看电影。可无论他们如何打算度过这个基督徒们的盛大节日,前往教堂并不是大部分美国人的选择。圣诞前夜教堂内总是人满为患,以至于一些教堂需要举行五到六个不同的仪式,而大部分新教教堂却在真正的宗教节日,即圣诞节这一天因冷静而无奈关门。对大部分基督徒而言,圣诞是一个与家人同度的假日,而非上教堂做祷告。
如果你认为在美国狂欢比信仰更加重要,那么你的见解是正确的。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人就开始把家庭放到了神圣且不可侵犯的高度。诺曼•罗克威尔画中全家人聚集在圣诞树下的景象被一座幼时耶稣的雕塑所取代。平安夜前的种种仪式与它们的盛大华美的场面和类似的习俗,变成了狂欢中的一幕——在家庭聚餐和拆开礼物之间。
圣诞节中的传统习俗对现在的美国人来说已成为可有可无之事,一些牧师表示能理解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但与此同时也认为这些转变将成为传播宗教精神的屏障。诚然,也许一些人没有忘记这个节日的本质,但很多时候,这些正正经经过圣诞的人已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其他人,则已默认了圣诞是属于家庭的日子,而非用于宗教思辨。”“我认为现在我们该做的就是让圣诞节重回正轨。”一位牧师在网上的一个讨论贴上这么写道,“让那些热衷与家人共度圣诞的人见鬼去吧。”
从什么时候起平安夜替代了身为基督徒们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之一的圣诞节呢?包括天主教和英国圣公会在内的一些宗教中,都有在复活节前的星期六做弥撒以迎接节日到来的传统仪式。正如对罗马天主教教徒而言,圣诞是最为神圣的一天,他们在平安夜做了祷告后仍会在节日当天前往教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平安夜中新教教徒举行的被认为是“传统”的仪式只是教授圣诞颂歌与圣经经典。
在1880年,这种以教授圣诞颂歌和圣经经典的模式被后来成为了坎特伯雷(位于新西兰)大主教的Edward White Benson确立了下来。这些仪式主要被位于英国大学及普通学校内的教堂所使用,因为学校在圣诞前便会放假。教授圣经经典和圣诞颂歌的仪式最终传到了美国,在那儿,这些仪式变成了主流新教教堂的普遍庆祝方式,真正的传统仪式被人们渐渐遗忘。
然而,那些不愿看到圣诞节逐渐从宗教日历上消失的牧师们也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心,在提到自己的大部分教徒回家乡过圣诞时,Hidalgo如是说:“丹佛在人们的生命中只是个中转站般的城市。”
圣诞成为吸引新教徒的最佳时刻——这一想法已经在牧师之间广为流传。在网上论坛中,牧师们相互交换意见。他们把圣诞节的传统仪式变成了大众化的项目,用以招揽非教徒们。(同时,他们甚至会故意制造一场火灾,然后佯装是由教徒们点燃的蜡烛引起。)一位牧师将普通周日的活动描述成“欢迎非教徒”,而那些圣诞节和复活节的仪式则是“取悦非教徒”。讽刺的是,那些在平安夜举办盛大仪式吸引游客但在圣诞节当天关门的教堂,常常对老教徒们在一年中最神圣的一天里的精神需求无能为力。